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经济》2019年第7期目录【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三农学术”已将期刊最新目录进行了归档,敬请挪步菜单:“专题”-“期刊目录”,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


专家视点

论我国农地权利及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演进

......赵家琪;林森;1-9

 

土地问题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产权结构、逻辑悖论与产权重构

......徐亚东;张应良;10-17

 

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思考

......汪杨植;黄敏;杜伟;18-25

 

乡村振兴框架下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内在要求与实现路径

......付宗平;26-33

 

基于推拉理论的中国休耕制度国情分析

......向慧;杨庆媛;陈展图;34-40

 

农村贫困

新时代中国特色精准扶贫路径——基于河北省五县的入户调查

......冯亮;刘强;田雅娟;41-48

 

基于“三有”的高质量精准脱贫研究

......蒋永穆;鲜阳红;周宇晗;49-54

 

农村资源与环境

城镇化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基于农民收入结构调节作用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薛蕾;廖祖君;王理;55-63

 

水资源约束下农户灌溉技术选择与集体行动——基于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的农户微观数据

......左喆瑜;64-71

 

财政与金融

政策凸显性、保费补贴与农户参保意愿——基于情景模拟的实证研究

......李琴英;陈康;陈力朋;72-79

 

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错配的研究——基于湖北省微观数据

......李猛;覃彬雍;胡继亮;80-88

 

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制度改革:现实困境与补贴策略

......张燕媛;鞠光伟;89-94

 

博士硕士论坛

基于资源流动视角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王文彬;95-102

 

农业现代化

农业总部经济:发展困境、成因与优化路径——基于广东S35个农业企业的调查

......罗明忠;唐超;周文良;103-110

 

三种“村转居”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及优化——基于多村合并型“村转居”社区的实证研究

谈小燕;111-118

 

农户视角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益联结机制探析

......李和平;张晓晓;119-126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流动特征、政府服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

......崔宝玉;霍梦婷;127-134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机制研究

......申云;李京蓉;吴平;135-144


******************************


论我国农地权利及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演进

赵家琪  林森

广州商学院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历经了农民土地私有权及人民公社集体土地所有权"一权";集体农地所有权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的"两权";集体农村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置的"三权"。与农村土地权利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历经了农民家庭分散经营、人民公社统一经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在多种农村土地权利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中,最为科学的是将农村土地按用途分类,实行农用地"三权分置";与"三权分置"相适应的是现在各地农村正在逐渐转向的"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经营模式。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产权结构、逻辑悖论与产权重构

徐亚东  张应良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大学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三权分置"是中国农地制度的再一次创新,是产权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本文基于政策文本讨论农村承包地在"二权分离"和"三权分置"下的产权结构,指出农村承包地的法律原始赋权主体始终是农村集体和承包农户;并从实践层面讨论现有制度下承包地产权结构的逻辑悖论,表明现有制度安排下,存在所有权内部悖论和经营权内部悖论,以及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权能层次悖论、权能结构悖论和权利属性界定悖论。再结合逻辑悖论重新梳理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关系,最终提出产权重构方案。基于以上讨论,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一是除"二权分离"下所有权应有的权能外,再赋予所有权部分剩余索取权;二是强化经营权权能,将经营权物权化,并将承包农户与经营业主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市场契约关系,通过合约治理保障承包农户与经营业主的各项权利;三是将承包权定性为成员权,作为法律赋予的经营权原始赋权凭证,同时运行承包权退出。 


 

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思考

汪杨植  黄敏  杜伟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范围较窄、时间较短,各方面的认识不统一、举措不配套,政策落地与实施绩效存在偏差,许多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急需深入研究。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应该科学构建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高度重视"三权分置"改革的协同推进,系统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估,优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实现路径,重点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保障。 


 

乡村振兴框架下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内在要求与实现路径

付宗平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助于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为乡村振兴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应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基本遵循,尊重中国乡村的实际和发展规律,构建有效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供给框架和实现路径,并避免改革的潜在风险。 


 

基于推拉理论的中国休耕制度国情分析

向慧  杨庆媛  陈展图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文中用推拉理论分析了中国休耕制度的国情。粮食安全问题是休耕制度的推力,政府重视耕地保护是休耕制度的拉力,小农经营、地籍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经济落后是休耕制度的阻力。依据加强推拉力,减小阻力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完善顶层设计、突破社会经济瓶颈等建议。 

 


新时代中国特色精准扶贫路径——基于河北省五县的入户调查

冯亮  刘强  田雅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山东女子学院

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虽然绝对贫困将被消除,但是相对贫困问题将伴随中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长期存在。这就需要在一个更长的时期内制定中国的扶贫路径。在总结国外反贫困经验及我国扶贫历史进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北省五个贫困县的入户调查与贫困状况分析,发现收入贫困人群相对固化,且以老弱人口为主;卫生设施、做饭燃料等公共服务对多维贫困贡献度最大,同时发现相对贫困问题较为严重。因此,在未来扶贫道路上,需要制定一条分阶段、有重点、短效与长效相结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精准扶贫路径。 

 

基于“三有”的高质量精准脱贫研究

蒋永穆  鲜阳红  周宇晗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精准脱贫决胜阶段,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精准脱贫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对精准脱贫中"三有"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在精准脱贫中实现市场机制有效,需要培育贫困地区市场主体、提升贫困地区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完善贫困地区市场体系;要在精准脱贫中实现微观主体有活力,需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开展扶贫扶志行动、开展扶贫扶智行动、培育职业农民;要在精准脱贫中实现宏观调控有度,需要坚持"精准"这一总体政策导向、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输血协同式"扶贫、构建大扶贫格局。 

 


城镇化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基于农民收入结构调节作用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薛蕾  廖祖君  王理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本文基于1997~2016年我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地理距离矩阵与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城镇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以及农民收入结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空间相关性随时间的变化呈下降趋势;(2)在全国层面,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非农收入占比的提高可以促进城镇化发挥其减排效应;(3)在区域层面,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东北和东部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与全国保持一致,但在中部和西部呈现出先降低后增长的"正U型"趋势;非农收入占比的提高,可以促进东部和西部城镇化发挥其减排效应,但会加剧中部城镇化的污染效应。相关政策含义是:加强区域间的治污合作,合理推进城镇化发展,不断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水资源约束下农户灌溉技术选择与集体行动——基于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的农户微观数据

左喆瑜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华北平原是我国乃至世界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的地区,地下水超采的主要诱因是农业灌溉。本文利用农户微观数据对农户选择传统灌溉技术和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行为建立Multinomial Logit模型。结果表明:首先,样本农户对现代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率较低,新技术尚处在技术扩散早期阶段;其次,劳动资源稀缺性诱致农户选择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再者,地块数越少、土质为沙土和黏土、技术使用更方便、种植作物种类数越少越有利于促进新技术选择;最后,推广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难点与关键在于小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因此,突破小农户技术选择约束的可取路径为:村内土地连片的农户按照一定成员数目和土地规模标准成立灌溉小组,以灌溉小组为单位促进农户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设施建设、合作灌溉及设施维护中的集体行动。

 

政策凸显性、保费补贴与农户参保意愿——基于情景模拟的实证研究

李琴英  陈康  陈力朋

郑州大学商学院

以种植业保险为例,采用情景模拟的组间实验和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种植业保险政策凸显性和保费补贴对农户参保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政策凸显性对农户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与控制组相比,在实验组中将种植业保险政策明确告知农户后,农户的参保意愿会显著提高;二是保费补贴对农户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与控制组相比,在实验组中明确告知农户购买种植业保险有一定的保费补贴后,农户的参保意愿会显著提高。此外,通过进一步的边际效应估计结果表明,保费补贴对农户参保意愿的提升作用远大于政策凸显性。有鉴于此,为了有效提升农户种植业保险参保意愿,应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保费补贴政策,切实提高保费补贴效率,并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 

 

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错配的研究——基于湖北省微观数据

李猛  覃彬雍  胡继亮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从供给侧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湖北省仙桃市、监利县、竹溪县等329家农户的768个有效样本对农业保险补贴进行研究后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结构性错配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品种方面,农业保险呈现出"投保不足"与"投保过剩"并存的矛盾局面;二是农业保险在区域间不匹配,旱涝保收地区参保率较高,而非旱涝保收区域参保率较低;三是农户不了解自身是否参与农业保险。基于三方面错配现象,为了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有效供给,本文采用Probit、Logit、OLS等计量方法探究影响农户真实投保的因素,发现农作物价格、集中度、受灾程度、是否进行补贴、户主的受教育年限等五个变量对投保意愿的影响较大,并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适度调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供给结构,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二是平衡农业保险的地区配置,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提升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创新农业保险投保方式。 

 

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制度改革:现实困境与补贴策略

张燕媛  鞠光伟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

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补贴,从补贴视角切入分析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推进策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工作。鉴于此,本文从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财政补贴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就供需双方剖析困境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构建中央—地方财政共同分担保费机制、建立健全保费补贴弹性化机制、拓宽补贴对象等层面提出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财政补贴制度的改进策略。同时,从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坚持试点分步实施、健全农村金融政策和建立生猪期货市场等层面建构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财政补贴保障机制。  


基于资源流动视角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王文彬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加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深度剖析城乡发展现状可知:高效集聚、科学配置发展资源正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质内容。当前,城乡发展失衡的典型病症表现为资源配置进程的异化,而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工作就是促进资源双向流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在于高效充实农村发展资源。借助城乡融合发展实践及资源流动经验,有助于清楚认识城乡资源流动机理。既应营造低成本开放性的流动环境生态,并将精准界定资源价值作为流动基础;也要创建高互补共享型的资源流动机制,同时借助资源匹配化解要素短缺来保障资源高效流动。为此,应该通过全面掌握城乡资源状况、构建城乡一体化资源市场、科学诊断城乡差异性需求和推动发展资源适当向乡村倾斜等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总部经济:发展困境、成因与优化路径——基于广东S区35个农业企业的调查

罗明忠  唐超  周文良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式,农业总部经济具有强集聚和强带动效应,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广东S区35个农业企业的调研,发现农业总部经济发展主要面临总部功能发挥不足、产业融合程度较低、政策支持体系不全、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龙头企业缺乏、分散拓展力弱、政府重视不够、资金信息匮乏、土地环保制约是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建议培育龙头企业、夯实发展基础,加强规划引导、科学合理布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战略地位,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供给,以期促进农业总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种“村转居”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及优化——基于多村合并型“村转居”社区的实证研究

谈小燕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村转居"社区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出现的特殊社区类型,近年来我国"村转居"社区数量大幅增加。"村转居"社区采取哪种社区治理模式,关乎未来农民生活在怎样的一个架构里,关乎未来城镇化怎样走,关乎是否能真正破解"城乡二元分割",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本文从社区权力中心视角,构建了无中心、单中心和多中心治理模式,基于三个多村合并型"村转居"社区为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村转居"社区治理模式的建议,"村转居"社区成立初期政府要进行社区治理设计,根据集体资产处置情况不同提倡集体经济组织的适度参与,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合理利用制度遗产,注重治理过程的渐进性。

 

农户视角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益联结机制探析

李和平  张晓晓

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平衡与协调园区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文献和理论分析,梳理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存在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农户为视角,对"市场+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以及"双重入股"五种类型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对比阐述与案例分析。最后,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要以农村、农户为建设根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先导性产业;反哺农户,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转变职能,发挥监督引导作用等政策建议。 

 


流动特征、政府服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

崔宝玉  霍梦婷

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

利用2016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动态人口监测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考察了流动特征和政府服务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内流动、流入本地时间越长、流入城市等级越高以及与家庭成员一起流动能显著增强其长期居住意愿与落户意愿,由政府提供住房、缴纳住房公积金、在公有制性质单位就业也均能显著增强农业转移人口长期居住意愿和落户意愿。由政府提供就业信息只能增强其长期居住意愿,却不能增强其落户意愿。社会保险还存在着缴纳和受益领取的异地接续困难,缴纳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会显著降低农业转移人口的长期居住意愿和落户意愿。由此,政府应根据农业转移人口流动特征和需求,提供精准性公共服务,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培训,并帮助其随迁子女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更快融入城市,消除城乡在住房、就业等公共服务和福利的户籍差异,建构全国统一、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政策体系。政府还应大力打造省域中心、副中心城市,并以乡村振兴助力城市化发展,吸引并留住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业转移人口,使他们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人口红利"。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机制研究

申云  李京蓉  吴平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对于金融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内外部融资增信两个层面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机制。研究表明,以村社共同体为平台的内部融资增信能够有效融合村集体信用与合作社信用,弥补合作社抵质押担保中模糊化的产权信用缺陷,进而提升村社共同体的信用水平。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部融资增信中,政府部门的守信激励与违约惩罚机制是政府外部融资增信的基础;第三方增信机构通过费率定价机制来强化风险管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权衡融资增信的重要依据;授信银行的融资增信模式创新和金融科技风险防控能力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外部融资增信协同成为促推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和化解信贷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

——END

本文转自中国知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三农学术”已将期刊最新目录进行了归档,敬请挪步菜单:“专题”-“期刊目录”,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相关阅读:

  1. 《农村经济》2019年第6期目录、摘要【转】

  2. 《农村经济》2019年第5期目录、摘要【转】

  3. 《中国农村经济》2019年第8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4. 《中国农村观察》2019年第5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5. 《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8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6. 《农业技术经济》2019年第8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7. 《世界农业》2019年第8期目录【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